【农业强国光明谈】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期《农业强国光明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毛世平,一起了解农业强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魏后凯在节目中解读“农业强国”四个字的具体内涵。他表示,农业强国的提出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体系。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是 “四强一高”:即农业耕地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国际竞争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发展水平高。
魏后凯认为,在此时提出建设农业强国,是因为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只有从现在起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并经过若干个五年规划的持续努力,才有可能使中国立足于世界农业强国之林,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确保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毛世平认为,要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跨越,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国际上公认的农业强国相比,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差距较大;此外,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区域性差异明显,耕地条件、生产环境等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因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访谈中,魏后凯和毛世平还探讨了农业强国提出的意义、农业强国与农业现代化的联系等话题。点击视频观看详情。
往期回看:
【农业强国光明谈】国产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突围”记
科学顾问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
联合出品
科普中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总 监 制
宋乐永 廖丹凤
总 策 划
战 钊 邬震坤 宋雅娟
导 演 组
宋雅娟 武玥彤 谢 芸
主 持 人
林佳欣
视觉设计
翟 烽
郭金龙:两岸经贸合作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
中新社厦门12月20日电 (记者 闫旭)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20日在厦门表示,两岸经贸合作依然是动力和机遇,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
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当天在厦门举行,郭金龙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本次年会是峰会台湾方面换届后主办的首次年会,承载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经贸交流开新局的重任。
据郭金龙介绍,过去一年,峰会理事会层面先后4次通过视频、电话云端相聚,各小组也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加强沟通、保持互动。双方交流热度不减,召开了两岸产业减碳合作研讨会,主办、协办了京台科技论坛、豫台经贸洽谈会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中原论坛等两岸经贸交流活动30余场次。
同时,峰会合作成果丰硕,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国光生技四价流感疫苗顺利获批上市,推动上海台湾商品中心迁移新址等;围绕新冠疫情纾困、产业链供应链建构、重点产业融合发展、台资企业信贷融资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反映、协助解决在陆台企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峰会大陆方面将高度重视,助力有意愿的台企台胞开拓内需市场,共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郭金龙表示,峰会双方已经商定,寻找若干成长性好的领域设立专项,探索建构产业合作新模式,打造绿色数字新经济。
过去十年,大陆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先后出台了“31条”“26条”“11条”和“农林22条”等惠台政策措施,逐步提供同等待遇,率先分享发展机遇。两岸贸易额由2011年的逾1600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超过3200亿美元;台商投资大陆项目累计超12.4万个,十年间增长了44.7%。(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